糖尿病九十九年高居台北市十大死因第五位,也是引起失明、洗腎及截肢的主要原因。研究顯示出,糖尿病人發生心臟血管疾病是正常人的二至四倍,

發生視網膜病變則為正常人的十七倍,在洗腎病人中則有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為糖尿病患者。而這些慢性併發症若能「早期診斷、適當治療」,則可延緩疾病發生與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與治療。

新光醫院腎臟科呂至剛醫師表示,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百分之九點二,六十五歲以上男性約為百分之二十八點五。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糖尿病患進行的相關腎病變研究發現,

糖尿病病人罹患微量蛋白尿的盛行率為百分之二十七點四,意即平均每四位糖尿病患便有一位會發生初期糖尿病腎病變,依此推估台灣應該有超過五十萬名糖尿病腎病變患者,

這些人都存在惡化為尿毒症的風險,由此可見此項疾病對於國民健康及醫療支出影響之巨大。

台灣的尿毒症(末期腎臟衰竭)發生率全世界第一,目前有將近六萬名因為尿毒症正接受定期洗腎治療的病患,依據台灣腎臟醫學會2007年統計資料,

台灣尿毒症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四百一十六人,盛行率為每百萬人口二千二百八十八人。尿毒症的新病人中,百分之四十五是糖尿病患者,可見防治糖尿病腎病變的重要性。

糖尿病腎病變患者經常合併罹患高血壓、高血脂及高尿酸等疾病。這些疾病都會加速腎臟功能惡化,因此必須要同時治療,才能保存腎臟功能,尤其是高血壓,若是血壓控制不好,腎功能絕對無法穩定。

許多病患會有疑問,認為吃這麼多藥一定會傷害腎臟功能。事實上,許多降血糖、降血壓及降血脂的藥物,

除了治療本身的疾病外,都有抑制腎臟發炎,保護腎臟的功能,在醫師的適當使用下,可以幫助延緩腎功能的下降。

糖尿病腎病變目前並沒有絕對有效的預防方法,雖然尿毒症的陰影會帶給病人極大的壓力,但是只要遵照下列要點積極面對,很多病人都可以長期維持穩定的腎臟功能:

一、按照醫師處方,定時服藥。二、不吃任何其它藥物,若需要營養補充劑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服用。三、積極控制血糖、血壓、血脂及尿酸數值於正常範圍內。

四、戒除抽菸及喝酒習慣。五、多喝水、多運動、維持正常飲食及營養攝取。六、注意保暖、建立良好衛生習慣、少去人群擁擠的地方,避免細菌感染。

國健局表示,糖尿病患者如果貿然參加大胃王比賽,將造成血糖瞬間飆高,胰島素無法代償,導致酮酸中毒,甚至昏迷;同時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上升,將提高血管硬化心臟病的風險。



【癌症預防調理.免費健康諮詢】


 

 

 

 


arrow
arrow

    lovelife28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